写给家人的一封信

hruler03.jpg (1927 字节)



亲爱的爸爸妈妈,舅舅舅妈:

前天你们对我这几年的生活态度终于爆发出了异议,对于当时激烈的态度实在难以说清楚各自的观点。我明白你们所做的都是出于关心我爱我,但也请你们听听我的观点。

新世代是怎么样的世代?理想主义是否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是否除了小资除了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之外就不再有别的追求?我们对生存的迷惘是不是早已随风飘远,一去不还?答案真的在风中?还是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感官已经变的麻木而一无所谓?

一个人之所以在许多年后变的庸俗丑陋,因为在生活中,美好与丑陋的东西几乎一样多,事实上后者更多一些。而人的适应性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在意识之外大显身手。那么,在岁月的河流中,一个人无形之中变的愚蠢,畏惧,诡异与狡猾就不令人奇怪。

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从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的方式,而不是被刻意安排好的模式。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的或者坏的,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快乐的,谁也代替不了谁来安排或者操纵一切。世事万物本来就分为主流与非主流,而你在哪个营地,是不由自主的。主流有主流的生活圈,非主流有非主流的生活圈,只要找到适合的,都是幸福的。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不见得谁比谁更优越。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择大房子,选择高收入、汽车……选择健康……选择朋友,选择自力更生……选择你的将来,选择生活……可是事实上我们却被这些选择,被生命选择,被工作选择,被家庭选择,被未来选择。那么除了不能选择生活,我选择其他的。世界是应有的复杂,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年岁渐长,予取予舍,总明白些,也果敢些。目前我喜欢这样的所谓颓废的生活方式,游离失所得穿梭在各个城市中,寻找自己的平衡。颓废,是因为过于热爱,全然的,感性的,痛痛快快地活着。热爱生命本身。漂流,飞荡。付出的,回报总在不经意间。

人们曾担心第一代独生子女是否能够发育成性格良好的人,而事实证明,他们只有比有着兄弟姐妹的上一代有着更好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注重自身的价值,强调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想知道山的后边是什么。翻过那座山,那边还是山,回头看也许觉得这一边更好。但是别人说的总不会相信,自己不试试是不甘心的。并不要担心他们是否能适应社会化生存,反之他们在社会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性格,更贴切的适应现在的社会。为自己而活,这已经成了一种观念区别。看看中西方的爱情观价值观的差异:东方人崇尚奉献精神,嫁给夫家,眼中就他一个人了,生活的轴心也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一旦有了孩子,她的眼光又会从丈夫的身上转到了孩子身上,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一切,为“小皇帝”做牛做马,又是接孙女带外孙,忙个不亦乐乎。没有自我的张扬和发展,只有被动为下一代牺牲,一辈辈人都如此。这算是一种好的人生吗?

“18岁以前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人生的路只有一条,这就是上大学。”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上大学,似乎是一条规定好了的路,在我们面前,有无数人走过去,在我们后面,有无数人走过来。
小学中学,语文老师让我们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一篇好的文章,1000个人读,就会有1000种不同的理解和感情,怎么可能仅一种答案?
划分段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可能只一种划分?
即使是作者本人,也不是先想好了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才动笔写的。
罚抄罚背更是对中国教育的耻辱。
哲学本是引发人思考的学问,本是思想火花的撞击,可是我们的哲学教材却已经将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告诉了你,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你只能接受这个现成的观点,因为它是考试时候唯一标准的答案。
诗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思想和思想的握手,诗是一种意境,是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和瞬间的顿悟。我们的教育却要将诗硬性切割,一首完整的诗被肢解的708落,不管什么类型的诗都要归纳出个123,都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这种教学是在强奸诗意。
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更新,已经在以“月”“日”来发展,我们的教材还是90年代初的版本。我们可笑的考试中还是WIN95和早已经淘汰的FOXPRO2.0版本。

“学习的自由是一种基本权利,成功的标准是人生的幸福圆满。”
虽然我们都明白学力不等于学历,能力不等于文凭。但在当前这种重学历重资格的社会环境中,在现行的体制之外的自我发展,无疑极其艰巨,充满风险,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实力,具有创造性潜质。个性比较发展的人才敢尝试。
他们再对愈演愈烈的惟学历惟文凭的世俗风气发起挑战。
同时也发起对传统“成功”观念的挑战,成功并不是成名成家,也不意味获得更多高级标签的包装。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人的辉煌在于人的目的,在于对目标做最大限度的努力和追求。

当然我们获得了许多,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回头看看我们丢失的,没有人会不心痛,可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能寻找到的只是一种相对平衡。人们生活在自己的记忆和幻想中,在两者的交汇之中挣扎,幸福和痛苦皆来于此。我们欺人也同时自欺,痛苦也同时幸福。有人生活在美丽凄凉的想像中,有人生活在琐碎庸碌的现实中,其实本没有什么区别,爱着自己的爱,痛着自己的痛,百年之后,我们都平等而自由。既然怎样都是一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坚持自己的真正想要的理想,让自己快乐。街上匆匆的脚步,紧张倦怠的表情,再没有幽静田园的短笛牧歌了。我们怀念,也同时为今天的成就惊喜。我们陶醉在我们的幸福里。虽然某些日子一去不返,但天上的通讯卫星地上的豪华汽车总能给我们一些安慰。古人是没有这些的,古人的快乐在今天看来只是些小意思,不值一提的。我们就在这样的欺骗中长大,然后再告诉下一代:幸福在美好的未来……可是幸福如果不在当下,算是什么东西!

至于你们极力反对我上网,并收集各类关于网络骗子的新闻剪报。如果网络都是如此,那么怎么来得及报道呢?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只是少数所以才可以做一个接一个的专题来引起人们的思考。任何一个事物都有2面性,网络发展了我们的生活,它已经是一个时代不可缺少的推进象征。不可能因为它同时带来负面的东西就拒绝它。一切的判断来自我们自己的判断,至于传统媒介频频报道的社会忧患也只是一种片面。我们的新闻从来都是有主导的并不自由完整的舆论。我对网络的态度一向也是矛盾而对立的,我喜欢这个网络时代,它可以让我离开狭小的生活圈子看到另一个世界,另一些生活的方式,包括另一些人,这是一种积极的东西。我同样反对沉溺网络聊天的人,那些人群不过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和刚上网的人的初级爱好占很少的比重,远远不代表网络所能提供的现实意义。和任何媒体一样,它不过是个工具而已,而且它快捷,内容丰富,我非常喜欢这个媒体工具。如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样,人们为什么都只记住和夸大它的缺陷和负面效应呢?

很多问题讨论开了,心情沉重,讨论完了,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当生活变成了生计,没有人会不感到生存的压力的。但是没有谁能预知未来,也没有谁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更没有谁不希望自己能活的好的滋润的。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磕碰中寻找到合适自己的一种生活平衡的过程,没有谁可以决定谁的方向。你们把你们自己曾经没有完成的理想寄希望与下一代,希望他们可以实现你们的理想,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所喜欢的所向往的只是你们自己的美好的梦想,却不一定也是我们认可和接受的。这象一种恶性循环。现代世界的特征,就是接受代际之间的冲突,接受由于不断的技术化,新的一代的生活经历都将与他们的上一代有所不同的信念。尽管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可以归结为爱和关心。我以为应该是尊重选择和善导主要方向,而不是扼杀和过于担心的样样把你保护的很好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毕竟生活都只是自己的。



冬安

作者:dew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