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思几刻
这儿的所有文字 如同沉积湖底的鱼骸 在暗淡游移的光线中 怀念一个 永远失去的朋友
运思一刻
总感到书上的剪影不过是精致的平面,喟然的长叹亦不过是古钟的垂暮而 已。 现在却已知道,燕子的来去是会增添太阳的苍老的。 面对匆匆的人群,总觉得众生受到了戏弄 ------ 有什么比拼命鼓励人 们奔赴坟场更有趣的呢。 不是做给别人看,也是做给自己看。 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符合某种理想而已。 于是在每一个清晨,和哀哀的目光相挣扎,然后面对清冷的夜晚,作一番 安慰的笑容。 也对着所有柳絮飘扬的季节故意扬起头以默契嘴角边悄然挂起的不屑。 并把所有的春情化作一缕淡淡的薄雾蜿蜒至枯荷边来承诺秋雨的忧愁。 为失败而得意,为沉醉而痛苦,清高的诗人和哲学家以此点缀着破碎的心, 让凡人们为缺少这样一颗斑驳陆离的心而自惭形秽。"懂一些痛苦吧!",哲学 家以悲天悯人的口吻扮演着查拉斯图拉,诗人则用半睁的眼蒙出一片清幽,人 们在注视他们的时候,正是他们枯竭的心获得唯一水源的瞬间。 他们妄谈生命、理想,使人们疲于奔命又惶惶不可终日。而最后在死之终 点,睡得最沉的往往是这些大吵大闹的家伙。 不要去思考生命。 不要去思考时间。 不要去思考思考本身。 最积极的思考者编织了一张最美丽的网,当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为其所吸 引时,思考者已被网拘住。 而游手好闲的人一生中只有阳光、鲜花和空气。 他们看不起思考。"思考不就是在给大脑烤面包吗?"他们嘲讽道。 然后,笑声弥漫山谷。 什么叫生活? 是不是非要活得痛苦到别人倾听时会渐渐流露出同情或敬佩的眼光才能证 明你经历了人类所有最丰富的情感? 是不是非要让眼睛空洞得象无色的天光一般而当别人关心你时才发现真正 活得充实的是你而使你满足? 有什么比这种真诚更可怕呢,------ 当真诚用来证明自己时。 我们真的需要朋友吗?当你把自视珍贵的情感隆重地庄严地剖视给朋友的 时候,当你的心逐渐沉静下来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这世上只有自己才是真的 吗?人们总是在为得到一个知己而满足,是不是因为他自己的那颗心已破碎得 无法托起而转载于别人?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个善良的借口。 找不到借口的人就叫恶人。 "我要找个知己!",真挚的话语掩去了其动机却依旧达到了动机的目的, 即,找个人帮助,拯救自我于不幸。 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惜轻视一切,同时赢得了"君子"的雅号。于是,苦 难的心灵终于迎来了虚假的黎明。 人们从来不肯找自己作朋友是因为他害怕有一真正守口如瓶的朋友 --- --- 他害怕自己有如害怕阳光下他那沉默的阴影。"他的确忠诚,就是,有些 呆板。"待人们嗫嚅地找出"呆板"这墓碑般的字眼来掩饰好内心的歉疚后,便 理直气壮地大声嘶喊:"我孤独哟,我没有朋友哟!"他们以一种高尚的寂寞迂 回地发出对朋友的需要,然后很不情愿的收下朋友也知道他很不情愿但出于责 任仍旧给予的各种安排和忠告,最后悄悄地将这些馈赠成美酒自我欣尝,趁着 酒意又呻吟起痛苦的诗篇。 人们以为其痛苦,是对的,但若以为其因痛苦而痛苦便上了大当 ------ 他们是以此为乐的。 当人们倦怠于智慧时,有时会觉得智慧也不过如醇酒而已 ------ 醉酒 后的人,自是飘飘欲仙,酒醒之后,才恍然自己仍是个破破烂烂的动物。 雨后阳光灿烂,一只甲虫从泥土中蹒跚而出。它不需要表达"我很快乐!" 只是自然地做一切它要做的事。只有躲在钢筋丛林里的人才会刻意去追求一 种自然背后的东西。 沐浴在阳光中已经很快乐了,为什么还要去量取阳光的长短呢? 人为什么要发展呢?难道做一个傻乎乎的动物是人类的耻辱吗?为什么 非要把这小小的躯壳搞得如此艰深复杂,做一个篮球藻不是很舒适吗? 人的不知足在茫茫宇宙中已不是一种积极的欲望而是徒劳的挣扎,人的 探求精神显得如此悲壮。 其实,早就该"天人和一"了,却非要揭开地皮看个究竟。 然而,人是站在地皮上的。 93. |
运思二刻
看完「贝多芬之魂」,我无话可说。 一个关于文化群落的命题,被惯于辞不尽意的中国文人絮编成如此厚的 一本随笔式漫谈,有趣。 赵鑫珊的灵性,智性和悟性,还不足以参透绝对意义层次上的美学精神, 可惜了他那么好的机遇。 知识成为全人类图腾的那一天晚上,初民们一定在满天星空下仰玄风而 高蹈 ------ 他们终于创造了可以映射虚荣的终极符号。 赵鑫珊拣到了其中最华贵的,拙劣地使将起来,竟也激起千层浪。 中国不可能产生贝多芬却绝对已产生了屈原,狂狷是他们的共性,但德 国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都内涵着一种对无限的敬畏感,中国哲学则否,屈 原天问,问得理气实足,中国的士结构向来就自以为与天同齐。 没有敬畏感的民族就会滥用知识的图腾,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大 儒多以圣人自居,狂妄是中国知识分子诗兴的源,也是他们灾难的根。 谁说中世纪是黑暗的中世纪?西方神学家与哲学家就是在针尖上究竟有 几个天使可以站着的虔敬的论辩中发展自己强有力的逻辑体系。中国此时正 玄佛融合,自以为在一步参透真理:我即是佛。成熟与早熟的差别终于在十 九世纪末明晰地显现出来。 即使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还是要同情那主张全盘西化的学者。 他们不仅要和中国传统文化作悖论式地脐裂,更可贵的,是他们还要同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价值取向的他们自己本身脐裂。自己与自己搏斗,是承 受常人根本无法承受的重,也许有的人就此一生也未走进黑格尔最后的合题。 不为人解的牺牲,可能是人世间最高贵的牺牲,但一定是人世间最惨暗的诗。 95.2.13 凌晨 |
运思三刻
许许久听到天边一声迟迟的钝响。 知是她来的电话。 神话时代不是早已在公元前五百年的荷马史诗中悲壮地沉没了么?怎么 阔叶瓣般夏日的残绪又越过了时间巨谷的阻挡? 诗在暖暖的冬夜里试图唤醒自己,试图重新获得屈原的力,直观正随着 隐隐躁动的情绪向往着酒神狂宴再次在我心中隆隆开启。 我却已无法理解诗的心情因为我已无法退入以前的自己。康德那高耸云 端的大三角形和黑格尔那健壮澎湃的大圆形是亘在退路上的凝固历史。 但我仍要回忆,庄重地回忆,那时的庄重。 我是那时大学里唯一的巫。我是荆楚文化不灭的魂。我对着月夜的嚎是 抽湘夫人的思。 哦湘夫人湘夫人,因为我不想得到你所以把你变成女神,只是我如何面 对女神已变成女人? 愤怒在我心中已烧得亮如白昼可是大地却依旧漆黑得只有幽灵才可通行。 这不是个诗的纪元。黑铁时代只能产生坚硬的哲人也只有坚硬的哲人才 能敲碎这坚硬的时代。 正因为这世上有了太多的不公,所以不幸的人才赋予自己以奋起的意义, 否则这世界的显现将平淡无奇,毫无激情。 当德意志人正自构着强人哲学时,老子的后代正重复着弱人的思考。 自因果性的种子既然我不知何时已撒出,那我就得负起属于“迩”范畴 的责任,虽然天道远得几乎已是独立于我主体性之外。 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拥有抹香鲸般宽阔前额的怒火低语着,却始终烧不 尽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谒谛。 而我便在燃烧的梵唱中犁剑而行,已无暇顾及,那午后阔叶瓣般颤动的 清丽,是否依旧在,轻弄一阕。 95.2.14 午夜 |
运思四刻
(一) 不是想否认孩子的纯真,只是想说,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可爱 稚嫩的形象,是我们投射过去的自怜。我们也曾如此无力过。于是我们暴露 颈缘期待他人以英雄主义精神冲去其暴力欲望,转而以抚慰。以柔克刚,以 弱胜强,糁之以不可明喻的自恋情结,是构成孩子与大人之间最底层的关系。 孩子在比他们弱小的动物前才暴露出小兽残忍的利齿。昆德拉小说中被埋进 土里半截的乌鸦,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孩子就是这样,天真地面对强大,暴 酷地面对弱小。 而“视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的这般气节,是经过后天艰苦修 行得来的,是克服人性中的兽性,激发人性中的理性的结果。而有人毕其一 生未达成这一点,他们被规作乡愿一类。 还有哪个艺术家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还有哪个艺术家愿意保持一颗 孩子的心灵? 返璞归真没错,错得是足迹沿向幻象。 诚然,孩子没有受到人文的污染,纯净是他们的特权,只有受过文明巨 大侵袭的成人,才深深体味纯净的可贵。只是,拥有纯净并不等于拥有者纯 净。世上不存在纯净的拥有者,只存在纯净本身。而只有饱浸知识充透灵性 的成人,才懂得如何构造纯净本身。而我欲构造的竟是如此超越以致于孩子 这类约定俗成的具象都不足以其世俗的惯性将我蒙惑,我承认我曾被理性污 染过,但也正是污染我的理性以其充分的反思精神重新清理了其与感性的关 系。理性并不伟大,也不可恶。 孩子也一律,我们可以审美她们在我们面前的稚态,但没必要将之捧得 象花朵一样。自欺,永远是人类的习惯。 “六一”,没过三天,我的话,就让这世上所有孩子的笑容,显得很假。 可爱的傻米罗。 (二) 也不必尊敬所有的老人。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雅典时代智慧的形象。 他们肆无忌惮地炫耀着丑之垂死,哀哀老态最好与破袄相应,乱风乱发 中眼光浑浊,手是腐朽木根的延伸。 然他们以此争取同情。同时又毫不掩饰其贪婪,自私,无耻的本性。 老莱子和老莱子的双亲,究竟谁更可恶? 谁说弱者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 真正的老人,是淡泊明志,是养浩然之气。 中国的孝文化过分发达,于是自然有了各在其位的角色且数量之多如过 江之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崇尚爱弱的民族永远是没 生命的民族。天伦之乐与优胜劣汰之间的抗辩在中国是近代才羞答答地发生 了几次,且也没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孝是最有压制力的精神枷锁。在中 国,爱很稀薄。 一种道德,一旦走向极端就成了伪道德,并且比邪恶更邪恶。孝,宗法 制度下串接血缘纽带最有效的场,逼迫生命意志逆向行进,去跪拜衰老,若 没有丰厚的醇儒积淀,又有几人能消受这枯荷雨声? 儒给予了我们什么?一镬迷恋现世的稠粥,热气腾腾中,啜饮者籍此逃 避对死亡的清冷思考。但恐惧并未离去,不知生焉知死是无用的狡辩,而释 道之途是不可证明的镜花,于是,养儿防老是唯一实在的安慰。 只有明澈死之境域,老人才有尊严之象。 爱斯基摩人是走向无人的冰雪之境沉入永恒的。 而恶心的座冢 ,正布满温州。 95.6.4 |
运思五刻
不是人生如梦 而是人生即梦。 那么多支离破碎的印象叠现在我空空的屋前,我哑然无言。 沙正滴漏着时间的痕迹。 他们都已成了大人,而我却依旧是个孩子,只是在智能上深深刺痛那些 友好的脸庞。 赵纯纯,一个古老的已经起皱的符号,蘑菇蘑菇地又显现在这没落的时 间中。她是一头绕着固定轨道运行的健骡,我却欲摧毁这永不被摧毁的磨盘 带她飞向飘渺的月光,可惜她重得见不起一丝风的韵迹。 哦李燕李燕你的画和她有着一种不可描述的刻骨之恋,我妒嫉你们,你 们各自封闭起玄思的空间却遗弃我于虚无的荒野,我知道她本身并没有自构 成形而上的能力但我使她的氛围成功为超越。于是神秘的对话在你们之间流 动而缔造者我却只能空守永不结籽的玉米田。 那只羊的眼睛泛着黄,邪恶狂迷地瞪着我结构化成格式塔的心灵。原始 的水欲望着冲破文明的墙。剥光她的笑容剥光她的声音剥光她的知识,让我 和她本真地面对。我要伸手掰开玉米的粒,要让金黄的汁液涂满平滑的天和 起伏的地,让太阳象酒神一般与葵花狂舞,血液是最后的酒,谁去捋袖而尽。 可是我触不到她。她是一层纸后的行动。生命无法立体把握住时间在其 孔穴中的湍没。苍白是阻挡一切激情的冻土。她就坐在这一大片干涩得发紧 的冻土中,期待着以撒垂怜她的井。 在那一天我必将抡起思想的大锤,去砸碎这一片沉闷的冻土,我要让冻 土的碎片,在我狂怒的握力下,感动自己为岩浆,熔融一切黑暗中的猥琐与 贪妄。喔这炎炎的太阳,请你永留在我身旁,让我永远猛烈燃烧着,去逼退 这世间的无理。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95.3.18日 子夜 于闵行 送范家兄弟后 |
运思六刻
究竟什么是属于爱的品质?当我手上握着沉甸甸盛满饭菜的盒子时,歉 疚正隐隐袭来,当别人象你以前一般赤诚得向你靠近时,你却欲扮演逃遁。 究竟什么是属于爱的品质?当我眼里又一次噙一些泪水时。那些遥远洪 荒中激发生命原欲的情感斑斓被一些异样的和风吹散后,我手足无措。 电热锅里的水沸腾后,把锅盖撑开一个扁扁的口子,憨憨地向外吐气。 我面对它我知道我不是只面对它而是面对人生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究竟什 么是属于爱的品质? 人们利用繁殖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婚姻是其外化的契约形式,爱情是 文化的需要而不是本能的欲望。歌颂爱情的诗人是对生命原初最彻底的异化 者。原初生命拒绝爱情,文化后生命向往爱情,那么,反思的生命应悬漂何 处?彻底否定与彻底肯定都能展示迷的辉煌可是明了解构之理的人又怎会拾 级而上然而中庸之域又是何等索然暧昧? 或者逃离理的语言,返身于纯粹感的境域中。 那么年少时的爱是正在毁灭的流星,是缩在简陋木屋里的一堆篝火,是吃不 尽的落花生中的思绪全身心在晚空下刻划澎湃无记的回响,是深得说不出一 句话的夜色外面那道墨绿剪影与枫叶唱晚的交错,是那喀索斯最后的忧郁。 而年老时,苏芮的牵手获得质的意义。伴是一个矛盾的概念,它由爱而 生但并不比爱高贵,两人共同走向死亡是爱预先安排的终幕。你开始有足够 的内容可以后悔,叹息如悠悠白云般舒在天光里。没有泪水,因为谁也经不 起如果的折磨,再怎么曾经错过到此时都已是无对无错,当爱老得枯尽时, 没有油灯的夜晚会成为你在我在的永恒。一头耕牛,正定定望穿老天。 只是亲身体验昙花的一瞬,你又如何再信永恒之舟? 只是不亲身体验昙花的一瞬,你又如何识得上帝的全在? 生命以它的一维不可逆性,轻易就把你困住。 除非有一天,你悟到:昙花即上帝,上帝即昙花。 这是悟之境,非逻辑之境,亦非情弥之境。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悟之前的处世哲学之一。 充满禅机,却被人误解至今。 1.28 于闵行深夜 |
运思七刻
------ 写于观米罗画展之后
米罗,有颗轻松的心。 这次画展中,除了两幅作于西班牙内战前夕的作品令人有种紧张的感觉 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关于愉快和好奇的体验记录。 不是说这种体验有什么不好,只是如果转首面对真正的悲剧,人将能领 会更深的存在层次。 所以,蒙克的褐色呐喊,梵高的旋转阳光,和达利的瘫软钟表,才是我 的渴望。 米罗当然否认他的画是抽象作品。因为无论是蒙德里安还是康定斯基,抽象 派的作品永远意味着理性的介入。但是米罗否认理性,他喜欢在纯真的天然 后再掺一点因势造形的技巧。 或者说,他深刻理解了“制造先于匹配”这句名言。 我欣赏这种师法自然的初民心境。 毕竟这体现了返璞归真的内涵:从起点到终点,封闭的圆已完成,美学 意义上的绝对完美,所有艺术家梦寐已求的目标。 只是,我最近悟到还有另一条通往终极艺术的径,它的终点永远回不到 起点,生命就在其上开放绵延。萨特和海德格尔曾对这种生命的存在结构进 行了精确的描述。但似乎在所有的存在主义者中只有基尔凯廓尔一个人不自 觉地体验了局部并把那种感觉记录在了《既此亦彼》中。 而中国的慧能,“无念为宗”,以无相之法,无意之中在一千多年前飞 临至这条路上。只是直觉的衣袂终究在飘逝而去后没有给世人留下任何逻辑 的路标除了那些混乱的禅门公案。 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将获得一种介乎执与无执之间的半透明心境。痛苦, 欢乐,焦虑,安宁在自我中瞬间绽放,他拥有这所有即时凝固的色彩,但并 不在其中迷失,他体验一个人步行的悲剧意识,但更重要的,是他能体验这 种体验,从而悟出对生命本体最致密的理解。 有一个女孩,快毕业了,即将因癌死去。我和她的班导师都赞成治疗, 拒绝安乐死:他出于人道主义高尚的激情,我出于生命现象逻辑的把握。在 科学界定带的外缘,生命有其自己的原则。 承受苦难,是一种美德。 拒绝苦难,是一种勇敢。 审美苦难,是一种超越。 95.6.14 |
运思八刻
必须要有个豪华的生活背景,才能滑畅亦舒的才思。估计琼瑶她们也一 律,毕竟白马王子的一个微笑会点醒少女所有沉睡的梦哪怕他现在还衣衫蓝 褛也不打紧,甚至他必须第一次出现在少女面前必须衣衫蓝褛,才能证明我 们可怜的少女爱得不是财富而是他本人。而王子也必须认真地穿着破烂以证 明他要寻找的是真爱。 他们都没过失,少女由之保持了自尊,王子由之保持了真诚,如是而已。 只是,我们所以由之也没权利去嘲笑那立贞节牌坊的妓女,是不是? 我不止一次冷酷戮破人类美好的神话与童话,和拉罗什福科他们有着相 同的怨。但他们是矫枉过正地把人类从天堂拖向地狱。而我,只想还人一个 本来面目而已。 人是自私的,人是虚荣的,人是自欺的,人是兽欲的,那又如何?经过 朱熹王阳明的口诛笔伐,经过宗教裁判所的鞭笞火蟠,这四大石柱不依然伤 痕累累的不折不挠地混双挂满各个地域各个朝代各个阶层各个文化的道德遮 羞布屹立在人们羞愧赧颜的侧目之前么?甚至为这些已沾了贬义色彩的字眼 我不得不为它们大声喝彩。 文化的最大悖论,就在于它自定义原罪,然后向往彻底否定。人性向往 理性来屠戮自己,自我献身时的迷狂,从圣女到共产党人,从十字军骑士到 神风突击队员,无数生命不加思考不善思考也有不敢思考地匆忙加入Nirvana 的行列。 人类,你何时才能学会正视自己的灵魂? 昆德拉,你又何必厌恶媚俗---厌恶媚俗本身不也正蜕为媚俗的一种 么?这种证明自己高尚的方法从屈原开始就已泛滥。 我是江心的一颗巨石。江水向东是自然的,太阳落山是自然的,战船厮 杀是自然的,男女殉情是自然的。 我是江畔的一羽红鸟。捕杀河鱼是自然的,被枪射杀是自然的,生儿育 女是自然的,孑然独立是自然的。 我是江心的一个男人。自我感动是自然的,藐视万物是自然的,贪财好 色是自然的,内疚自省是自然的。 我不愿成为神,我还我人样。 但我,这个人,生存没有价值。 不是我没找到价值。 而是我选择拒绝。 我走向动物的丰盈性,虽然带着满满的智慧。 世人的第一个误解,是以为人比动物高贵。 世人的第二个误解,是以为返璞归真是最高级的形式。 第一个误解简单无味。第二个误解于:返璞归真的本体意义没有价值, 但追求返璞归真的行为内摄了价值---米罗的画没有艺术价值,但人们需 要它有艺术价值,但真正的艺术远离价值,可远离价值就远离世俗,远离世 俗就不为人知,可不为人知又怎知其是艺术?所以迄今我们所欣赏的都是还 未与价值脱离的艺术,并且在这套评价系统中,价值越高,艺术等次就越高。 真正的艺术在很远的地方似看非看这出人间喜剧,与一大群外表一致但心里 很焦躁的伪艺术在一起。他们的区别是:伪艺术假装头也不回地走在世人前 面,脑子里想就算他们看懂我把金冠银杖授予我我也不要。真正的艺术心平 气和地向世人走去,没有人认识他他却认识所有的世人。 真正的返璞归真,不是拒绝名利的自我欣赏以证明自己属于返璞归真, 而是名利根本不认识它虽然他在名利中。没有刻意,何等艰难。 我爱这个人,我恨这个人,就如此罢,我找不出理由,任何理由都干燥 得索然无味。 我不必挣脱道德的枷锁,因为根本就没有枷锁。我把自己看作了枷锁这 是教育的魔障其实本来无一物。 我不必呼喊人性的渲泄,因为拒绝约束并不等于退入古罗马的奢靡。 更不必寻找理想的光环了,我就是佛呀。 也许有一天,我会突然意识到:萨特和亦舒和你和我,几百万年以来就 在同一条船上。只是雾至今还很浓。 95.4.13 看完「曼陀罗」随想 |
运思九刻
想看看今天几号了,却未料日历表给我一空白:午夜差七分,一号已逝, 二号未至。 读罢小逻辑,总是觉得西方人以一种陌生的方法讲述了东方的一个古老 传奇, 即大象无形。 黑格尔也画了一个圆,从自在存在到绝对理念复归至自然,其间固有败 絮之遗,但圆上崇峰峻岭,湍瀑喧虺,歇一歇且叹观止处亦是不少。从其思 想的美学构筑来讲,与康德的哥特式构筑大异其趣,倒是非常接近易的精神, 费尔巴哈实不必在其前觳觫的。 黑格尔既然顺着圆描绘了逻辑的进展,那无论在何处你也不必费心去寻 找第一推动力,上帝对他来说只是个工具,根本就无法把他从他设定的无限 中拉到有限对立中去。 黑格尔并未排斥唯物的观点,只是将之理解为有限的现象。他所说的客 体,是意识中的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也不是从现象中获得的一般意义 的概念,而是意识中反映在主体里和客体对应的客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 人所做的,即把后者在实际中实现为前者,而所实现的,是理想中的物自体, 所以其整个过程是有目的性的意志的活动,在逻辑上并未强求意识决定物质, 况且这种强求也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所不屑一顾的知性思维,所以客观唯心 论者这种称谓是一种比较乡俗的玩笑。 黑格尔留下个大问题:诚然在整个以理念为宏观考察的体系中,否定之 否定构成了圆,并且在各个阶段,存在,概念,判断,目的,理念等也运行 演化得很好,(虽然其中有不少纯属无奈的强行规定为了全系统的需要), 可是,谁是这一循环的循环力之推动者? 把康德的未知之线头对接起来只是种技巧,但并未给人以美感后更多思 索。 黑格尔整本书只是在反复强调,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但有没有人去做 这种反复强调并穷极思辨是大不一样的。至少,也正由于黑格尔不懂语言是 错误的载体,也不懂拈花而笑,言语落筌,所以,在这本充满缺陷的书里, 我看见未来的马克思,柏格森,胡塞尔的思想种子,正急不可耐。 黑格尔也在求全,但他以逻辑方式注定了其求全的失败,而后人也正由 此寻到了扎根的土壤,反观明清哲学,因为成熟,或说早熟的直观之全的到 来标志着没落的开始。而新的种子,不得不等到洋枪洋炮砸碎这封闭精致的 蓝白球瓷,露出哪怕贫瘠得可怕的黄壤后,才有茁壮的希望。 当中国为列强所凌辱的时候,从另一种意义来说,是一次注定要到来的 机会,已经到来。 95.2.2 闵行凌晨 |